联系方式 微信咨询:taijiwdq 惠新西街馆(总馆):朝阳区朝阳区惠新西街馆:朝阳区北苑路180号加利大厦2号楼(可以小区内停车) 地铁:5号线惠新西街北口站西北口 望京馆: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10号望京sohoT2 国展馆: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8号天虹广场 天通苑馆:昌平区立汤路186号龙德广场4层 东单馆:东城区东单北大街国旅大厦(有地下停车场) 地铁:5号线灯市口站向南100米路西1号线东单西北口下车向北500米路西 回龙观馆:昌平区回龙观西大街57号 五道口馆:海淀区北四环西路9号银谷大厦5层 魏公村馆: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韦伯时代中心C座 万柳馆:海淀区万泉庄路碧水云天7号楼(有免费停车位) 地铁:10号线巴沟站下车向南 健翔桥馆: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11号太极大厦 朝阳大悦城馆:朝阳区石佛营东里133号4号楼汉典中医会馆内(有地上免费停车场) 丽泽桥馆:丰台区西三环南路55号 顺和国际财富中心 太极养心斋微信订阅号 太极养心斋微信服务号 王道荃太极微信订阅号 |
太极内功心法的基本功 二维码
今天我们太极的在线教学课就现在开始。我们回顾一下,上一次课我们讲了关于太极站桩的一些功法的要领、练功的禁忌和注意事项。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是属于一种内家拳,内家拳更注重心、意、气的练习。初学者如何能够达到静心、调意、达气? 关于呼吸 我们每天都要通过练习站桩、打坐、卧功、呼吸、吐纳、导引等功法逐步达到一气贯通。 整个气息能够顺畅深、长、匀、缓的时候了,这个时候整个身上的气血往往是能够通过这种气的推送,达到整个身体气血的运畅这是我们练功的目的。 那么在练功的过程当中如何注意一些关于呼吸的问题了? 呼吸和吐纳 今天有新学员提问了关于站桩时候呼吸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呼吸和吐纳是两码事是有区别的。 初步练呼吸时是,吸下呼上就是吸气时,意念是从口鼻导引到丹田,呼气时,意念是从丹田往上导引到口鼻呼出。 吐纳跟呼吸有什么区别了? 吐纳是吐故和纳新,吐纳可分清浊,饮清吐浊的状态。把清气(新鲜的空气)引入体内,把体内的浊气、废气吐出体外,这就是吐纳。 吐纳是不可合阴阳的,呼吸是可以合阴阳的,并且可以分出清浊。 咱们在练功时,呼吸少,吐纳多。 先练呼吸后练吐纳。呼吸是有顺有逆的。咱们经常听说过什么叫顺呼吸。什么叫逆呼吸。顺可以运一身的清气,逆可以合两仪的清气,这在用法上是有区别的。 呼吸在站桩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咱们内家功主要就是练呼吸。 (一吸通关,一呼灌顶。——俗语)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呼吸的方向。 一吸一口气甚至可以吸到脚底,通关走窍。 一呼能够把气引到颅腔、颅顶叫一呼灌顶。 一屈一伸、一浊一清这个呼吸是分出阴阳的。 那么吸气了往往为阴,呼气为阳这是呼吸上阴阳的变化。 丹田 我们在练习的过程当中了,要体会呼吸在体内升降的感觉。 包括我们在行拳走架的时候,这个时候去体会呼吸的顺逆,呼吸的阴阳,才能达到河车搬运,辘轳循行的感觉。 河车就是古代讲的水车,就是把水从低处运往高处的工具。 辘轳,井上打水的工具,能够把水液上行,真火下引,运化气血,运练丹成。 安炉立鼎 心肾相交 这里的“丹”指的是内丹。 把自己的身体当成炉鼎,把自己的丹田当成丹室。 这个在站桩时形成安炉立鼎,形成筑基的功法。 那么关于体内的阴阳、水火,心主火,肾主水,所以我们要练火气下炎,往下走,水气上聚。 水气上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了? 面部是有光泽潮红的样子。如果越练脸越白,这个肯定不是水气上聚的状态。 脸部潮红有光泽,口中生津。通过舌抵上腭,叩齿漱津,让口中生出津液,频频吞咽。 牙叩齿关舌抵腭 唇包口合喉咙空 练功时唇齿微闭。 如果站桩时还张着口一下子气就泄了,我们要闭住人身体的九窍。 头面有七窍“双眼、双耳、双鼻孔、口”,还有下两窍,前、后阴,称为人体九窍。 在闭住七窍的状态下才能把身体的内环境形成橐籥的状态。 何为橐籥呢? 古代指的是风箱, 风箱不能是漏的,必须是封闭的才能把里面的空气鼓进火堆里去,风助火势,火借风威。 所以把身体当成一个风箱。 那么风箱的中间势必要空,如果不空气是鼓不进去的,所以三焦要达利,上下要通泰,中间要空松,身法要中正。这个是我们站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能够做到这几点后,我们整个身体的外形就形成了。才能够达到后面所讲的就是“旋转日月神致飘,运化精气神三昧” 。 九松十要一虚灵 咱们站桩首先是调身。再一个是调心、调意。调身,从身上调,身上调首先要注意身体的“九松十要一虚灵” 松上肢的肩、肘、腕、手 九松:松上肢的肩、肘、腕、手,这是手臂上的四大关节。 手臂一松整个手臂就有一个垂坠感。 当我们练习无极桩、太极桩,我们整个手臂都是向下垂坠,有肩松、肘坠、腕圆、掌含的状态。 感触,感觉就像是手臂拎着两个水桶。但是这个下手是不能用力的。手臂是自然、垂坠、放松肌肉,不能绷起来。肌肉绷紧了,气就过不去。手往下的垂坠感,这是意念不是真的往下垂坠多少。就是往下松垂、松坠的意念。气血能够达到指尖,这样手掌、手指会微微发胀,发麻的状态。这证明你的气血已经可以运化到手的末梢。 松肩,主要是松肩井穴和肩俞穴。 松肘,主要是松曲池穴, 松腕,主要松内外关(内关穴,外关穴)。这两个关分开后手腕就松活了。 松手,主要松掌心,心包经的劳宫穴。这是上肢的四松。 松下肢的髋、膝、踝、脚 下松,松开人的髋、膝、踝、脚。 髋,指的是胯部。 膝,指的是膝盖。 踝,指的是脚踝。 脚,指的是脚底。 松胯骨,主要是松冲门穴和环跳穴,这两个穴。这两个穴位一松胯部就有下垂下坠的状态。 松膝,前松犊鼻穴,后松委中穴,委阳穴。 松踝,主要松前面太溪穴和后面解溪穴。 足底,主要松涌泉穴和公孙穴,涌泉穴是在前脚掌三分之一处,公孙穴在脚的侧面。 这个就是松的八大关节(穴位如果大家要了解的更清楚建议大家买人体经络图或模型) 腰为第一主宰 中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节腰。 腰的关节要把整个的前后都松开,所以要松的意念是松开整个带脉。 带脉在什么位置了?就像我们在系的腰带一样,她是横在我们腰间的。前面是一个肚脐叫神阙,后面是后腰的正中的叫命门,整个以他为核心的这这一圈腰、肌肉、骨节、筋脉舒松开。 所以腰背松还要有拔的感觉,这样气机才能周流复始、汲精补髓、搬运河车、皮肤筋骨才能运化得利。 腰,是起一个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环节。 所以最难松的第一就是松腰,第二就是松肩,这些都是大的关节。 要达到松了首先是保证自己的肌肉不要绷紧起来。 很多同学在站的过程中我都不用去摸他身体,我就感知到他的身体是膨胀张开紧张的状态。 包括我们平时坐在电脑前或电视前的状态。不自然的就把肩腰背这些肌肉群紧张起来了。 为什么有的人经常会有一些肌肉关节的劳损了? 他就是肌肉关节松不开。 我们要通过太极练的是什么了? 首先是这种松的状态能够保持住,形成一种自然的状态。才能够有可能让自己内气发动,外松才能到达内静,体内心自明,精自生,元婴自然活泼,心性自然淘淘。 整个筋骨皮肉的状态,如果没练好内功肯定练不成的。 外练筋、骨、皮肉, 内练脏腑、气血, 但是脏腑、气血难练我们就要先从筋、骨、皮肉上练。 首先要保证自己筋松,筋不要有紧张或筋弛的状态, 要撑筋拔骨,筋骨一定要拔开,她是一种向外舒张松的状态,这样筋膜骨缝才能慢慢被打开,整个气血就能够上下搬运。 气和血,气是能量,血是物质。气是推动血体内周行的一种动能。 两者都非常重要一阴一阳所以气和血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我们初学站桩时有的同学告诉我手臂或者是某个部位有沉坠感。这都是非常正常的。 当你的身体整个松开后气血能够往下慢慢沉下去所以这个时候了整个身体就有向下垂坠松垂的感觉。当有这种感觉时这是最利于气血行运的。 两仪桩 四调 人体的气血从心脏的泵血,能够达到身体的末梢,从而达到三焦达利,整个身体轻盈、通泰。在这个状态下,慢慢的去调心、调意、调神、调身这就是四调。 恭敬 要做到这些就要注意这几点。 第一,恭敬,站桩要心诚,貌亦恭的心态。你如果对这个功法心存疑惑、心存忌惮,这种负面情绪下,心不静肯定练不好功。内功功法是老祖宗代代传承。这种传承性凝聚着祖先至高无上的智慧。所以要求练功之人要有恭敬、谦卑之心。 清静 第二,就是清静,清静则纯,身清体静。 洁净 第三,身体一尘不染洁净则明。人的身体内外相合的是性和命的两个系统,他要运功时要达到心神意相合,就是 心不外驰、神不外视,意有所住,气有所归,平时练功就要注重这四个要点牢牢把握其中的细节。 两仪桩 心不外驰 心不外驰,在练功时虽然身体在这里但是心里放不下别的事,分散精力。所以要做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神不外视 神不外视,久视伤神,怎么去养这个神了?闭目养神——成语。所以练功时要双目垂帘,注意垂帘这个动作并不是完全闭死,如果完全闭死昏沉了越练越困越练越想睡觉,也不是完全睁开,睁开则散乱。这个神要似含非含,目光要似聚非聚。这个状态就是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杳明之间感觉到混混沌沌的一片,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 。 眼睛似看非看看自己的鼻前一尺。鼻对口,口鼻上下周正,口对心最后关注自己的心窝也就是膻中穴。 意有所住 意有所住,意念要关注某一个位置。以一念代万念,得有一个关注的点,可以是身体的某个窍穴,也可以是呼吸。不要让意念飞驰,心猿意马,如果万念丛生是肯定练不好功的。不如把意念集中在一个点或一件事物上。这个类似于我们平常看向窗外忽然出神的状态,其实练功不是出神但是跟出神的状态很像。你在出神的状态下,周遭的一些光影声音也许都不入你的意念了,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也许恍惚之间就记不住,有点接近这个状态。但是不是这个状态。你有所关注的时候,慢慢的周遭的事物,眼、耳、鼻、舌、身、意都能够内敛、内聚。 气有所归 气有所归, 你周身的气要有它藏的地方,藏在什么位置了?我们身体有三田,叫前三田和后三关。 三才桩 前三田,指的是: 上丹田,为眉心两眉正中印堂穴向内三寸,也就是我们说的泥丸宫。 中丹田,两乳正中膻中穴向内三寸。 下丹田,脐下三寸关元穴向内三寸。 下丹田 三田都可以存气纳气最好的是下丹田也就是我们说的关元气海。这个位置是整个身体最核心的纳气的地方。 所以练功时要注意以一念代万念,如果没有这个意念有可能就会万念丛生。万念一丛生自然就不想再练了,即便强迫自己再练也不会有好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说调心调意达气达血,这种状态下首先是让意念集中在某一个点或某个事物上。 明辨阴阳 太极是一种阴阳哲理。站桩也是都有他的阴阳。要找到这些阴阳的变化,包括我们的呼吸分阴阳,吐纳分阴阳,屈伸分阴阳,上下分阴阳,升降分阴阳,顺逆分阴阳,起止分阴阳,旋转、错综、变换等……都是阴阳的划分,我们找到阴和阳的关系。就找到整个身体的导引,气流,存想,运定,吐浊纳清,等等导练诸法。但是我们要注意在练功时不可意念过重,尤其是初学站桩时。很多同学跟我问得很细,“站桩时想什么?做什么?我的意念在哪里?从哪里到哪里?”这些问题都不需要初学者解答。 松静 初学首要练松和静这两点。这两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有的同学说我已经松了,也已经静了。关键看程度,你达不到那个松和静的程度,整个身体的运化就不能够形成一个河车自行搬运的状态。所以首先要让自己松到极,静到极所谓“致虚极守静笃“——《徳道经》是也。 内功心法《徳道经》 为什么要求大家学习这本书了?《徳道经》就是一部太极的内功心法。把她读懂了人生至理,功也知道怎么练了。人也知道怎么做了。事也知道怎么运作了。事业也会有一个转变,这就是破迷开悟的法门。万经之王《德道经》没有任何经典可以超越他了。我们养心斋有提供结缘。 三才桩 神和意 大家不要只学形,不学神和意,把关注点只关注在很浅的表面。太极是一个内外相合的功法。先从外形练但绝对不是只练外形。要通过练外形达到内外相合由浅入深的状态。 身体的反映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功身上会逐渐出现一些反映,这些反映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举个栗子,有的同学说练功一段时间了食量大了,吃得多多了。这有可能说明你的脾胃运化功能能够开胃行脾了。 食量的变化 有的说食量变少了。有可能是气足不思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状态会产生甚至是相反的效果。初学有可能食量会加大,因为气血运化顺畅了慢慢的就会加餐,后期慢慢达到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这个三不思的状态。可能就会减食量,但是也不要认为这样子不好,如果可以用很少的食量,就能保证自己的生存,证明消耗少了。 有的人消耗多,多在什么地方了?多在情志思虑上整天患得患失,喜、怒、悲、忧、恐、怨、恨、恼、怒、烦、贪、嗔、痴、慢、疑具足。这些情志都会消耗人的精气神的。当你情志专一了,稳定了,慢慢的就会达到气足不思食,的状态。 呼吸深长 再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呼吸变得深长了,原来憋一口气只能维持十几秒,练功一段时间后憋气会越来越长。这是一种心肺功能的复苏,通过一段时间的练功可以达到长气养气的状态,第一,肺活量加大了,单位呼吸气的立方量会增加。 第二,摄氧量增加。也就是说从单位立方体,当中摄取的养分比原来的要增加了。这种情况下精神会焕发,气血健旺,面容红晕,身体感觉有力这些都是好的状态。 舒张有度 但是有的同学了,练完了后反而觉得身体某个地方酸、痛、胀的,觉得没以前状态好了,这是不是练错了?也不见得是,为什么了?因为身体有酸、痛、胀的地方说明这个部位运动不足。通过站桩半蹲的状态慢慢的使你的肌肉能够舒张有度会有一个酸痛胀的感觉。 正邪相博 还有的同学感觉原来身体的痼疾可能加重这种加重是不是练错了?也不诚然,因为人体如果气血旺盛、精神矍铄,健旺的状态下会引自己的正气去攻克自己的邪气和病灶。在这个状态下正邪相博,往往感觉病情加重了,其实是正气邪气基本上对等了。原来你病的状态是邪气强,正气弱,所以这个时候是邪气占上风,正气增强后,邪气还在那儿,正邪均等了,会产生正气和邪气相博的状态,这个状态下一般会伴随有身体的疼痛感加剧等负面情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分析是哪一种疼痛或者说疼痛的幅度频率有多深,有多长。疼,说明气血过不去,如果加大气血流量,就会加大疼痛感知、感触。这个时候就要分析一下是不是加大气血流量,但通不过去造成的疼痛加大,一旦疏通过去,他气血大到一定程度把原来淤阻的地方冲开冲散了,这种状态下就是一通百通,身体原来的痼疾会被慢慢的修复。 大药箱 人体自备一个大药箱,人体是可以自我修复,自我长养的。关键就在于你会不会,懂不懂运行气血。你要是会运行气血之后,他就是你的百药箱它可以帮助人体慢慢的去修复,长养好身体的痼疾。 明目达聪 明目达聪,耳聪目明与肝肾的对应关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耳聪目明,需要肝气旺盛、肝血得利、肾气充盈、固摄有方。肝肾功能恢复了眼睛就不需要戴眼镜了。如果大家看到一个练功的“大师”戴一个大厚瓶底的眼镜,那绝对不是什么真的大师,真的大师绝对是耳聪目明的。耳音也非常好使,眼睛也不会有视物不清、模糊的状态。 肝血足、目自明,肾气足、耳自聪。为什么人一到年老就会出现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清。说明肝肾之气不足了,肾气亏损了。表面上这个是五官(肝肾)的问题。实际上则反映了人身内脏的问题。 肾水和消化 还有就是口中慢慢能生出津液来。有的同学说,他的口经常性的干渴,老师说舌抵上腭、口中生津,为什么他嘴里老是生不出津液了?这是肾气的问题。肾主统水,(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黄帝内经》)水液统摄不利对于脾胃也有伤害。为什么了?口中的唾液分泌的少了,这个消化必然受到影响。口中生的津液就是一副良药,能够开胃醒脾运化肠胃,整个的消化都是靠唾液酶,开胃醒脾消化得利自然筋骨强壮。有的同学练一段时间之后感觉上楼有力,腰腿有劲,这是一个好状态。但是有的同学却觉得腰腿更酸了、更疼了,这反映了之前的腰腿有了痼疾,通过练功加大了气血流量冲击了病灶,但当冲不过去时,就会产生酸、麻、胀、等问题 明心见性 呼吸,练功一定要注意呼吸。呼吸的轻、重、长、短,导气的缓急、采药的多寡。这是有所甄别的,我们不一定说别人的呼吸有多慢多长我们就学他。这是学不来的,要记住太极这种功法永远是练给自己的。 太极是自我感知的一种觉醒; 是自我进入到化境的一种初觉; 是一种功夫得利之后了的怡志凝神; 静心知性的了然于胸、明心见性的状态。 通过练功能够提升自己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度、感知力,而达到有知有觉的状态。 太极辩证法 很多同学都是无知无觉的状态。有的人庆幸自己和别人一起在外,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别人吃坏了肚子而自己没有。这个是好事吗?不一定。为什么呢?能够拉出来、吐出来证明体内防御和报警系统是正常的。能够把入侵到身体里的"毒"能够吐出来、拉出来。这说明人体还有自保功能,但是如果人体失去了自保功能。把什么东西好的、不好的都接纳了,这就是一种无知和无觉的状态。这个状态可不一定好啊!!!同学们一定要认清这一点。 有的同学吃到了脏东西,要提醒自己还是有知有觉的状态。看问题要辩证的去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是道家的核心思想——太极辩证法。 文武兼修 我们要得到这个上乘的功夫要从这个基础的功法练习,达到日久精进达到脱胎换骨、易筋洗髓的状态。 通过改变自己的筋骨,通过洗涤自己的髓液和血液。达到外修内化、内圣外王的状态,从而达到性命双修、文武兼修的状态。 (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徳道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这些典故时刻提醒我们,万事万物都要从小处入手,从一点一滴积累起来。不要看别人“呼吸那么慢了,一站可以站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甚至更长”就说,我也要像他一样呼吸静,站桩时间长。 但是自己一时半会达不到那样的高水平。怎么办了?用憋着这口气跟他一样慢。这种做法绝对错误。 所以要把功夫练到自己身上,首先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通过提升自我的感知力而知道自己的度,自己的量在什么地方。有的同学就是不知道“度”,不知道“量”,就像喝酒一样,明明再喝一些就醉了,还喝。也许是故意买醉,但是有的人就是无知无觉的状态。当你无知无觉的时候整个身体,就是一种门户大开的状态。 不要讳疾忌医 门户一大开,外邪六淫(风、寒、暑、湿、火、燥)马上就侵入身体之中。这六淫侵袭人的身体而挥之不去,达到久劳成疾,五劳七伤,都在身体里化不开、散不开。慢慢的疾就变成了病,病就变成了患,这是由浅入深的状态。就像扁鹊见蔡桓公一样, 一开始是:“君有疾在腠理……君之病在肌肤,……君之病在肠胃”。 疾,是一种小病,来的快,去的也快,看这字就知道“疾”是快的意思。 后面就是病,不要等到身体形成了病再去干预那就真的晚了。我们练功了大部分是为了治未病不是脾胃的胃,是未来的未。防患于未然。 如果已经病已成,如果已经乱已成。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 在这个状态下就真的晚了。如果说把病拖得时间过久就是大罗金仙也没法救了,为什么了? 已经病入膏肓,病入骨髓,这种状况下已经把身体耽误了。所以有疾、有病怎么办?尽快的去干预,去调理,去恢复自己有知有觉的那个状态。 如果身体一直不康复,自己的防御系统建立不起来,六种外邪慢慢的侵扰你。稍微来一点冷风,别人都没事你感冒了,稍微吃一点不干净的食物,别人可以拉出来、吐出来,你吸收了。这种状态下时间久了,慢慢的五脏六腑就入不敷出,不堪重负达到病入膏肓的状态。 尊道贵德 所以不要把疾拖成病、把病拖成患。这个就是今天讲的核心内容,就是我们要认清站桩也好,打坐也好是一种跟自我沟通的的方式。 你了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去认知自己的身体,去认知自己的本我,她的存在,你要跟他有一个相互的交流和沟通。 虽然说人的肉身只是你短暂的宿舍,但是道家很讲究先修今生。如果你的今生不能够达到长生久视,如果你的今生只活了三四十岁英年早逝中道崩殂(夭折)。这样的状态下肯定也修不好你的“本我”也就是“真我”。 所以咱们要注重自己肉身的保养,达到调和气血、细腻皮肤、强壮筋骨、增长气力、精神健旺、涵养性命的状态。 如果说你练了半天功,身体没有任何的变化,好的变化没有,坏的变化也没有。首先说明你可能是练错了,我们呢要么出好的变化,要么出坏的变化。刚才说了好的变化也不一定是真好。坏的变化也不一定是真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怎么知道坏了就是真的坏了? 自身调和 自我修复 其实人在发烧烧的最高的时候说明你的病已经快好了。 为什么了? 你体内的正气、阳气生发起来了你才能烧的起来,如果说你一直正气、阳气生发不起来,你可能是一直低烧。 比如说,体温上不了38%一直是37%左右低烧持续很长时间说明你的正气生发不起来。 我们知道小孩婴幼儿经常发烧可以烧到40%以上说明什么了?她的先天足,还属于纯阳之体。这个时候她是可以把自身调和到一种非常达利的自我修复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人练功有这种达利的状态下慢慢的就会形成寒暑不入。 怎么理解这句话了? 就是冬天我也不怕冷,夏天我也不怕热。现在我看很多同学了还没到冬天了嚷嚷的说要冷了,首先就把棉衣棉袍穿起来了。夏天了不开空调就活不了。 这种状态下,首先是一种自我调节自我调温能力的下降,通过这种站桩能够提升人的感知力,也能够提升人营气卫气的恢复。这种状态下可以达到这种能够调节体温,达到冬天既不怕冷,夏天也不怕热的自我调温的状态。还有就是疾病不生,在练功练到一定程度是不会得病的。如果你一换季就感冒咳嗽发烧了或者说了动不动就大病小病靠药盯着这种状态下肯定是练功不得利的状态。 容颜不老 还一个应验就是容颜不老,你如果看一个人皱纹也出来了,头发也白了,肯定是练功不利的,一个练功得利的人首先面容上显得是年轻的面容上显得是有光泽有神采的,如果越练皱纹越多,越练越显得苍老,肯定是练得不对的,咱们说以往练功的老人、古圣先贤都能达到鹤发童颜的状态。可能年龄已经超过一百岁了头发花白了他容颜了还是孩子的那个样子。说明练功是得利的。 饥饿不迫 还有一个是饥饿不迫。就说了你即便饿了,也不会说像一些低血糖的要晕过去了。即便不饿,饿的时候吃得也不是很多,不饿的时候吃得也不是很少。就是有一个自我的饥饿的调节能力。 虎狼不惧 还有了就是虎狼不惧。练习太极内功会提升人的胆气。有的同学了练了半天的时候胆子还很小,说明他真真正正脏器的胆气不足了,一身之正气皆取决于胆,所以说胆气足时整个周身的状态是好的,正气能够生发起来。所以这些就是练功时应该有的应验的。如果没有这些应验的要逐步去检视自己。 性命双修 有的同学说老师,我这些应验的都没有? 我问他,你练了多久了?他说,三个月了。 三个月对于太极内功来说刚刚是起步啊!!!有一句俗语“太极功夫十年不出门”如果觉得三个月没有产生很明显的变化就心灰意冷那个状态下就是你自己把自己的圣道给障掉了。 所以说了要知道这个功法是需要时间的这个时间可长可短,少年、中年、老年还有耄耋之年,都是不一样的。道法同源,人各有方。人性天生禀赋有强者、有弱者。有根基比较深的人他天生对这些就有感知。一教就会一学就灵。这种人了大有人在,也有这种根基浅的,你跟他讲什么都不明白,说什么也记不住。这种状态下就不能一概而论,说这种功法几年就出效果或者几个月出效果。所以每个人功夫浅深年龄都是有差异的,这就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但是要记住了你练一天肯定有一天的收获。练一年绝对有一年的承载。每个人不要怕耽误功夫,功夫功夫就是要花功夫才能练得出来的。没有时间的积累绝对不能积小成多、积土成山。所以要注意不要急功近利。还有了练功的人要在情志上、情绪上慢慢的调和自己。我们知道了大喜伤心、大怒伤肝、大优伤肺、大惧伤肾和胆。所以自己平时要注意情绪的调节。 太极也是一种性命双修的功法。更重要的是把情志、身心达到一种中和稳定的状态。如果说整个脏腑、身心达到这种中和、平和的状态下了,人的气血旺盛之后自然不会得病。 养生主要就是养气血。 有的人气血不利的话首先体现在身体上的状态是打拳的时候身体摇摇晃晃。脚下没有根,你看他金鸡独立时稍微闭一会儿眼身体就摇晃了。我为什么经常在课上要大家练习金鸡独立这个单式了?这一式是非常好的调节气血的功法。 有一些初学者咱们外地的学员要记住了,我们每天练一会儿金鸡独立这一式就能够调和自己的气血,能让自己僵硬的身体慢慢的放松下来。 金鸡独立 如果你单脚独立都能够身心放松那么你双脚站立的时候肯定是放松的状态。 单脚独立了,第一练的是人的自我协调、平衡能力。 第二是练的脏腑循环的能力,身体越松柔心越静,气血流动越顺畅,人站得就会越稳。 但是我们在站的时候要注意, 比如说童子拜佛这一式,其中的一条腿勾起来,搭在我们另外一条腿的膝盖上,双手在胸前合十, 现在有条件的同学就可以跟着练练, 左脚站立,把自己的右脚勾起来,右脚的脚踝骨,搭在我们左膝的膝盖上, 那么左脚了微曲,屈膝松腰松胯整个上身放松的状态两手合十,合十到胸前膻中穴正前方,这个时候双目可以微微闭上, 如果是初学者我们可以睁开眼看在我们双手指尖的位置。在指间的位置我们注视。或者老学员可以闭上双眼,来感知一下看看自己可以站多久。 西方医学了用先进的仪器来测量了证明了, 如果是生理年龄在二三十岁的时候人应该闭目能够站一分钟以上, 然后了如果说只能够站到四五十秒钟,你的生理年龄就只有三四十岁。 逐级递减,如果只能站十秒钟,你的生理年龄应该就是七八十岁的样子。 这个是通过金鸡独立式来测量一下自己身体的协调性平衡力还有心态的稳定性,这是一个重要的桩功,一个重要的站桩法门。 站桩的时间问题 在练习站桩时,有的同学就问我关于时间的问题。我之前跟大家讲了,站桩是白天站比晚上站要好,为什么了? 白天是属于生发阳气,生发阳气的时候了,你要是通过这种站桩了正好跟天地阴阳相合。如果要是晚上练的话,有的同学给我反馈的是练完了精神了,睡不着觉了。这种状态下可能就会影响到睡眠的问题。 子午流注 所以我们要知道什么时间练什么功。这个在中医里讲的是“子午流注”就是说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通过十二个时辰,气血运行到那个经脉去练哪些功,去补哪个脏腑,这个时候了叫事半功倍。如果你违背这个行功的规律,违背时间有可能就会形成一种适得其反或者没有什么效率的结果。所以咱们练功就是以天地阴阳相合,叫作“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冲门穴 我们站桩容易犯的问题就是冲门的位置放不开,因为我们在站桩时候往往双腿是微曲的状态。 要注意什么了?大腿的根部。 也就是说我们大腿与身体相接的位置有一个穴位了,冲门穴。 这个冲门如果涵不住,往前顶,松不开的状态下你的气血是下不到脚底的。 为什么有的同学越站腿越发麻了?腿麻的状态下就是足部不能受血。 咱们之前给大家讲过,如果身体气血非常通畅的状态下叫作“手受血,故能摄,头受血,故能思,足受血,故能步”。 有的人为什么到了老年就走不了路了?因为他腿部受不了血。这样气血到不了脚,他走路就走不了,就会产生步履蹒跚或者步法不正的状态。 重心在脚跟的着力点 我们首先了要让足受血。足受血第一点了,就是要注意了把重心放在足跟,不要放在前脚掌。 我们站桩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前脚掌和涌泉穴着力。 这样的话大家可以试一下,把重心压在前脚掌或者是脚尖的话我们的膝盖是受力的。我们要把重心放在足跟,自然就形成一种松腰坐胯之式。还有把十个脚趾轻轻内扣,微扣脚底这样形成了整个涌泉穴是空,松的状态,把涌泉穴松开了这样双脚是十指抓地,涌泉穴腾空的这个状态下我们来练功。 这样整个脚底的颜色应该是红颜色。如果你要是踩了之后了,往往脚底是白颜色的,这样气血不容易下到这个足底了。 松大腿根 溜臀圆裆 沉胯松腰 再一个了,就是大腿根的位置一定要松开,这个松开是什么感觉了?第一是微微内涵的状态就是胯不要往前顶,稍微一顶胯了你的这个重心了,就有点偏前了。 胯要往后坐,所以我们在行功时主张大家先贴墙来练,贴墙练有什么好了? 首先就把尾闾中正了。尾骨、脚跟还有后背、后腰、脑后枕骨都形成一条直线,这样的话身体就不会前仰后合。 所以首先要从贴墙开始来练站桩,贴墙有可能重心就放在前脚掌了。但是离开墙的时候要注意把重心放回后脚跟。 当放在后脚跟的时候了感觉了,重心是前三后七,前脚掌只占三成力,后脚跟我们占七成力。这样的话整个膝关节应该是放松的状态。 有的同学说站到一定程度之后了足了感觉膝盖微酸微疼。很有可能就是把重心压在前面了。 还有一个就是要注意落胯把胯往下一沉,尾骨往下一坐,整个形成一个溜臀圆裆,沉胯松腰、松肩的状态,这个状态下慢慢的上下肢的气血就非常顺畅了。 男怕伤精 女怕伤血 中国有一句古话了“男怕伤精,女怕伤血” 女人的气血足,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男人的精气足,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么血,主的是任脉,精了,主的是督脉。所以说男人要养护好自己的后背。女人了要养护好自己的前侧。 这个就是一阴一阳的关系。 我们知道了前侧是人的阴面。后背是人的阳面。也就是说任脉是主阴,督脉是主阳。 这个是男女之间的分别,所以男人要养护好自己的腰背,女人要养护好自己的胸腹。 这个就是练功时要注意就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在练功时不管是站桩、打坐也好把自己的关节、窍穴都要保护好。 去寒就温 无泄皮肤 尤其是注意了,不能在这种天寒地冻的地方去练站桩。 我见到了一个同学了,就是在寒冬腊月的时候,在户外练站桩。他还引以为豪的说,老师我在非常冷的地方能够站出一身汗。我跟他说你虽然站出汗来了但是外邪也进入到身体里了。 这种状态下皮肤毛孔是不应该开泄的,尤其是冬天。冬天在《黄帝内经》里说的很清楚就是要去寒就温,无泄皮肤。皮肤毛孔不要张开。 这个状态下,你站桩的时候是一种内养的状态。 你如果开泄皮肤的状态下,这种外寒、外邪就会深入到你的身体当中。所以说咱们要注意冬天不能够在户外练,任何的功法都是这样的。 还一个就是夏天练的时候,尽量的不要开空调。如果要开空调的话,尽量也不是直吹的状态。就是说避着这个风一些,只是把屋里的气温降下来就可以了,但是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 百病风为首 因为在练功的时候,人体皮肤、毛孔都是属于开泄的状态。 在这种开泄的状态下,如果要是中了风邪,那就叫百病风为首,风是六淫之首“风、寒、暑、湿、燥、火”。 古语有云“避风如避箭”“刀剑无眼,风寒无情。 把这个风邪给它封闭住。 再一个就是站桩时不能有穿堂风,咱们北京话就是,前后、南北通透的屋子了,要把窗子闭上一扇,不要让前后在穿堂风中有风邪的损害。 关于灯光的明亮和昏暗 还有了就是在在环境上不要过于的明亮和昏暗。在练站桩的时候,在练打坐的时候都是这样。 过于明亮容易让人心神涣散,精神外注。 过于昏暗容易让人昏沉嗜睡,这种状态。 所以就说我们要把光线调好,别小看这一点。 其实古人都是对着烛光练功的。烛光就是窈兮冥兮,惚恍惚暗的状态。家里的的灯光光线要给它调理好。 胎婴养虚 再一个就是要通过这个聚气、积气之后了慢慢形成一种精足、炁满、神圆的胎婴养虚状态。 什么叫胎婴养虚了? 就是我们在练功的时候也就是象女人怀胎十月的状态。 道家有言“运功一年就相当于是怀胎十月,这个状态下能够让元婴初步养成,这个状态下,是通过百日筑基把自己的根基能够筑牢,让自己在体内的元婴元神能够唤醒。 通过对先天的唤醒,丹田内就咱们所说的下丹田的位置,就是女性子宫的位置。这个位置重要炼的就是气,你把气炼成元婴和元神一样,就像是怀胎十月一样。 那么这种婴灵在身体里真的就像是小孩一样,她被唤醒之后甚至可以出入躯身,能够定之则入,运之则久。 这种状态下了,能够达到这种昏而明,明而清,清而虚,虚而灵的状态。用佛家来讲了,就是得轻安的状态。 致虚极守静笃 当你身体,致虚极守静笃,静到一定程度之后了,这个身体好像就被站没了,炼没了。 我们在站桩的时候了,可能会突然感觉到身体忽然非常沉或忽然非常轻,沉到什么程度了? 沉到好像自己就像抱着一个水缸一样,一直往下坠,脚入地还要三分,脚都扎到地板里了,手抬不起来了。 这个还有一个状态就是轻,轻到什么状态了,就是整个身体都站空,站没了,整个身体甚至是往上漂浮的状态。 身体站没了,“及吾无身,何患之有——《德道经》”人身体如果站空、站松的状态下,自己的这种外界的触感,眼、耳、鼻、舌、身、意,对应的色、声、香、味、触、法,慢慢的意识就非常淡泊了。 虚其心 实其腹 这个状态下了自己能够找到真我、本我(胎婴)也就是自己的元神。她能够养成之后,自己的元神显现之后了,慢慢的她也具有自己的有形有象,她能够吸收这种天地的这种精气,通过积精蓄气能够通过导引,能够把胎婴慢慢给养大、养成,这种状态下人的腹腔有一种饱腹感。 为什么看有的练气的人肚子比较大了?就是她的腹腔就像孕妇怀孕有八、九月一样,真的是能够聚气的。 “虚其心,实其腹”“离中虚,坎中满”。实其腹的状态下就是小腹部越来越饱实,这种状态下的腹部可收、可放。 大的时候就像怀胎一样,小的时候也能够把气散之成气,聚之成形,运化周身。 可以调养自己的精气,以精气敛神,那么我们在练聚气的这个功法。首先是下一节课给大家,讲一下真气导引的功法。 理通则法随 今天主要给大家讲站桩的课,咱们站桩的课已经讲了有三四节课了,我想把站桩的课当成长期的课。 我站桩要给他讲透可能要讲几年的时间。那么慢慢来逐步的通过练习站桩和讲这个站桩了,让大家了把自己真真正正的内气培补起来,不要光练太极操。 太极操谁都可以模仿,谁都可以练。但是没有体内的真气、元气的变化,光练外形的东西,很多人空练了,二三十年到最后还是一个体操表演艺术家,最后就失去了练太极内功的意义了。 我为什么不太主张有一些同学练竞赛套路了,太极本身就是练给自己的功法。他不应该以外形评高低的,最重要的是修心、修性。 我们这几节课着重给大家讲了,关于这个修心、修意、修气的方法。希望大家不要着急,慢慢的我们先从理通上做,理念要不通了,法也不可能随,咱们叫“理通则法随”。 这节课最后五分钟给大家提问题。 李先生问“子时是否适合打坐,如何判定?” 答:“你自己在子时打坐时在第二天看一看你的精神状态怎样,如果你在子时打坐完了第二天昏昏沉沉的感觉没睡好那就不要在子时打坐,咱们叫入静入定五分钟相当于睡了一两个小时所以还是要自己去判断” 蒋女士问:“最近咳嗽都练什么?” 答:“咳嗽肯定跟这个呼吸和肺经有关系,您可以练练六子决里面对应肺的字诀。”(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嘶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刘先生问“雾霾天练什么功法好?” 答,首先不建议在户外练,多练一些清肺的功法可以在空气好的地方练六字决导引自己的肺气,没有说练什么功法最好就是通过肺的能力足的话首先能够把肺里一些重金属、污染物,都排出来,有一些同学;练完一段功就咳痰,肺部的污染物就是通过痰液、汗液、尿液排出体外。 王道荃讲于养心斋,清桂整理编辑 20161116
亚健康?慢性病?不防试试太极养生 现代人生活节奏比较快,压力大,所以慢性病亚健康成了普遍现象。为了普及太极拳文化,推广固本培元,修心养生之功法,太极养心斋安排里道家太极体验课。 活动费用:200元(提前微信支付优惠30元)太极体验课2课时,活动期间赠送价值200元的太极装备,包括真丝太极服一套,王道荃老师太极教学光盘一张,善书一套,传统文化光盘一套。 课程费用:季卡10000元 半年卡15000元 年卡20000元 不限次,不限馆,随到随学(现在报名赠送王道荃老师太极内功心法和黄帝内经中医养生课录音大全音箱) 地址:惠新西街馆、朝阳公园馆、丽泽桥馆、万柳馆、东单馆、魏公村馆。 咨询:010-60974372 18701441748 网址:http://www.wangdaoquan.com 太极养心斋现诚聘太极老师多名,有意向者请与我们联系。 请关注:太极养心斋订阅号 请关注:太极养心斋公众号 请关注:王道荃太极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