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的功法
桩功是太极功法的核心内容、桩功是筑基功法。太极拳了是三年桩功,五年拳,然后再练器械(剑、刀等)。所以桩功的入门功法是非常重要的打基础的功法。我们平时在日常工作、学习当中了,往往身体了是很僵硬、紧张的状态,包括心态也是这样的。通过站桩的练习了,能够逐步的把我们的身心了,调和到非常的安静、非常的自然符合大自然之道的状态,所以了我们叫“筑基的功法”。这个功法了叫“调心”“调意”“调气”“调身”我们称为四调。
调心
首先、当从调心开始,心如果调不好整个太极核心就没有了。其实太极就是这种“心”“息”“意”相合的运动。静心养意、养气,这是太极内功锻炼的中心环节。也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在练功过程当中最忌讳的就是“心猿意马”。心猿意马,整个意念和心态都是发散在外的,你的妄念越多,杂念越多,这样很难气聚神敛。这种发散在外的状态下,对整个练功了是没有好处的,甚至可能还会造成反向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先从练习入静、入定的功法入手。我们要借助站桩这样一种很好的入静、入定练习功法。如何能够达到入静、入定的状态了?有的人在练功当中心生急躁,反而越练越累,很难入静,这种状态就是练错了。我们要真正理解的是站桩首先站的是体松,心静还有气通。身体不松就很难达到心静和气通。如果在站桩过程当中了有外界的噪音或者视觉的干扰就很难入静,所以我们站桩要注意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
入静
入静就是通过意守逐渐达到让这些妄念、杂念收摄住从而进入到无思无想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在站桩过程当中享受这一份悠然自得,还有享受通过意守,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部位或者某一种运动方向的状态下,可以让自己以一念代万念。用这一个念头了来代替其它的妄念和杂念,这样叫作“执一以事天下”。不能丢这个“一”,如果你一个都没有了最后就会万念丛生,所以还是要回到“守一”“守中”的状态。通过站桩的守一法,守自己的呼吸或者说守身体的某一个点。这个点一般是什么了?一般是人的几个窍穴,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三田和后三官。何谓前三田了?就是任脉的三个丹田。
上丹田、头面部的两眉正中印堂穴,这个位置了道家修真称为“泥丸宫”。“泥丸宫”指的是一个圆形的区域而不是一个点。
中丹田,就是以膻中穴为核心的周边的位置。
下丹田,就是气海穴到关元穴这个区域,它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球体在体内。
气沉丹田
通过呼吸和意守的结合达到气沉丹田,达到呼吸能够冲开隔膜的同时下降到达下丹田,使小腹有一种鼓胀感就是丹田纳气。好像我们胸腔有一个隔膜,这个隔膜在平时紧张时是封闭的状态。只有在这种非常松、非常静,而且有意识的把它松开的这种状态下,这个气了才能够上下贯通。这个时候要通过调息有意识的让呼吸达到“细、缓、匀、长”这四个状态。如果你的气很短、促、很闷这个状态下是绝对不可能把气沉到下丹田。大家要明白这一点,所以要把气息练得“微细、缓慢、均匀、深长”,从而逐步达到气息的无声无息。这种呼吸声音了甚至自己都听不到,而且这种声音也可能是从内部听到的,不是从外部,不是从你鼻腔出入气这个声音听到的,而是从腹腔内这种气机鼓荡而感知到的一种听息法,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这个气了进出鼻端的时候了绵绵密密。粗重的呼吸永远不可能入静的,而且了整个的气是沉不下去的,这个状态下我们是很难做到这种由静而定,由定而慧的状态。
未完待续